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近代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两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14分近代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两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与日本,现代化的最初历程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外部条件,日本吸取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很快地进行了自身调整,比较快地进入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并且学着西方列强的样子,通过对外扩张,满足了这种转型所需的资本积累。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后来又逼迫中国交出了收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白银赎金。……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建立了现代化的八幡制铁厂和国民教育。

——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 在全面侵华的8年间,日本占领了中国城市总数的47%以上,其中包括大城市的80%以上。这些城市聚集着中国几乎全部的现代化工业。这些工业,有的直接损毁于炮火之中,有的因战争而失去运转的条件导致关闭,有的被迫内迁损毁于途中。在沦陷区,日军不仅任意掠夺公私财产,还截留税收,把持金融,并建立起依附于日本的以掠夺中国资源财富为目标的殖民地经济体系。据1995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直接财产损失是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是5000亿美元。

——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

材料三 1937年8月10日,松沪会战爆发前三天,就有146家工厂、重15000吨的设备,随同2500多名技术工人,在弹火纷飞下从上海向西部转移……1937年,后方仅有工厂63家,1938年增至219家,1940年为571家,1941年达到1138家。……与此同时,中国现代大学的内迁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此外,大批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投奔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与工农大众的结合,在参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发展与巩固的同时,也把现代文明的因素带到了中国最偏远、落后的传统乡村。

——陈勤《重估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原载于《中国改革》2005年第8期

材料四 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身体力行地进行着民主政治的实践,不仅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还创造性地发明了“豆选”等民主选举的形式,让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有了行使自身民主权利的途径。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把民主、自由等现代理念带到最偏远落后的传统乡村。这一时期是中共积累建政经验最丰富的一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实际上是建国后中共领导下的全国政权的一个雏形。

——杨圣清《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国家现代化的起步和加速与中国有什么关系?(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积累了哪些新的有利条件?(6分

 

(1)①吸取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历史教训,实行明治维新,走上现代化道路。 ②挑起甲午中日战争,迫使中国对日割地赔款,通过掠夺中国加速自身现代化。(4分) (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在沦陷区实行残酷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4分) (3)①抗战期间,大批工厂、学校、学者迁到内地,大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投奔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使中国广大边远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传统乡村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 ②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实践,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经验。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后饱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历史,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任意三点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根据材料“日本吸取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满足了这种转型所需的资本积累。”得出吸取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历史教训,实行明治维新,走上现代化道路。根据材料“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建立了现代化的八幡制铁厂和国民教育。”得出挑起甲午中日战争,迫使中国对日割地赔款,通过掠夺中国加速自身现代化。 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为了以战养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大片领土,进行经济掠夺,沦陷区经济遭到破产,是民族工业的一场浩劫。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在沦陷区实行残酷殖民统治、奴化教育,中断和干扰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可以得出抗战期间,大批工厂、学校、学者迁到内地,大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投奔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使中国广大边远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传统乡村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四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实践,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经验。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后饱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历史,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陵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陵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埠喧盛实为邑中诸镇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市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4分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    

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

B.冷战下的各国关系是伙伴而非敌对

C.冷战的目的是实现现代化与全球化

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查看答案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将年平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平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平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平均增长2%亚洲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一发展趋势    

A.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B.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

C.是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洲的必然结果

D.将进一步动摇世界经济现有格局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不仅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的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能体现苏联成为“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的是    

A.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C.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D.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查看答案

189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规定“凡托拉斯或其他形式成立合同联合或共谋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均属非法任何人如缔结此类合同或从事任何此类联合或共谋均应认为是犯罪任何人如垄断、企图垄断……均应认为是犯罪”。这一法案有利于    

A.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改变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

C.阻止生产资本的集中趋势

D.保障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