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怀着痛失胞兄的心境,使我设身处地地想...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怀着痛失胞兄的心境,使我设身处地地想到你失去丈夫的心境,想到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日本军阀的错误政策下……怀民哥和高桥君同归于尽,并不是发泄对高桥君的私仇,他们并没有私人的仇恨,他们只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力量粉碎了他们自己。由于我强烈的哀伤,我就常常思念到你,想到你生活中的两个孩子和你此后残缺、凄凉的生涯。我恨不能立刻见到你,与你共度友爱的生活,我决不会仇恨你,我深深了解你们被疯狂军阀压迫的痛苦……我还得告诉你,我是厌恶战争的,但我们中国为了抵抗侵略而战,这种战争是维护正义和人道的战争……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手互相友爱地握着,心和心相连,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

——1938年5月陈怀民烈士的妹妹陈难写给日本美惠子女士(其丈夫战死于武汉空战)的信

材料二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教徒,我是新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德国神父马丁·尼莫拉在美国波士顿“二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的铭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难给美惠子写信的目的以及反映了哪些抗战史实。(7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危害。(8分)

 

(1)目的:希望中日两国人民能够共同谴责战争,进而制止战争,争取和平。(2分)史实:防御阶段中国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中日两国人民深受法西斯战争之害;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5分)(其中任意二点4分,三点5分) (2)现象:英、法、美为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并祸水东引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行绥靖政策(2分)。危害有: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使许多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如苏联对英、法等国心存芥蒂,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最后英、法等国首先遭到德国的进攻。(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我恨不能立刻见到你,与你共度友爱的生活,我决不会仇恨你,我深深了解你们被疯狂军阀压迫的痛苦……我还得告诉你,我是厌恶战争的,但我们中国为了抵抗侵略而战,这种战争是维护正义和人道的战争……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手互相友爱地握着,心和心相连,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可以分析出写信的目的主要是希望中日两国人民能够共同谴责战争,进而制止战争,争取和平。由“1938年5月陈怀民烈士的妹妹陈难写给日本美惠子女士(其丈夫战死于武汉空战)的信”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体现了防御阶段中国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由“怀着痛失胞兄的心境,使我设身处地地想到你失去丈夫的心境,想到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日本军阀的错误政策下”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中日两国人民深受法西斯战争之害;由“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手互相友爱地握着,心和心相连,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可以分析出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对非正义保持沉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法、美为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并祸水东引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行绥靖政策。第二问结合所学从增强法西斯势力、不利于反法西斯的团结对敌和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几个角度回答。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日战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绥靖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义,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

——1898年清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人生来就是一律平等、自由自在和没有上下之别的。……就这些人的基本权利而论,则是完全平等,毫无区别的。所谓基本权利,就是人人重视其生命、维护其财产和珍视名誉。”

——1876年日本福泽谕吉《劝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的观点并作评析。(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福泽谕吉《劝学》的积极作用。(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善于平籴者,谨视岁有上、中、下熟。……故大熟则上籴三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

材料二  汉《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平籴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9分)

(2)根据材料分析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问题。(6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文字内涵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请根据图一或者图二,确立一个为主题,并进行评析。(要求主题明确,评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两次通西域,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称为“丝绸之路”,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对东方充满幻想,点燃了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沿着哥伦布的航路,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三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1月8日他在讲话中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构想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丝绸之路得以开通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10分)

(3)有人对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7分)

 

查看答案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诗经》     B.《离骚》     C.《马拉之死》    D.《老人与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