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善于平籴者,谨视岁有上、中、下熟。……故大熟则上籴三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

材料二  汉《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平籴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9分)

(2)根据材料分析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问题。(6分)

 

(1)观点:①注意处理好农商关系。②粮价波动太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统治稳定。③由国家买卖粮食以稳定粮价(6分)。积极作用:①平抑物价,有利于安定民生。②农商关系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分)(答对其中一点2分,二点3分) (2)①经济贫困,财政匮乏。②货币不利于经济发展。③商人囤积居奇物价飞涨。(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意思是买米价格太贵会伤害人民,太贱则会伤害农民。太贵和太贱都会伤害一方,善于治理国家的统治者要人人民不受伤害而且使农民更加积极生产,结合材料可以从注意处理好农商关系、粮价波动太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统治稳定、由国家买卖粮食以稳定粮价等方面来概括。第二问积极作用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来概括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可以概括出经济贫困,财政匮乏。由“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可以概括出货币不利于经济发展;商人囤积居奇物价飞涨。 考点:历史上中档改革回眸·李魁变法·平抑物价;历史上中档改革回眸·西汉改革·汉初的问题 【名师点睛】选修部分的考察多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全国卷中选修内容一般还可课标外的,这样给我们的复习就增加了难度,但是只要我们正确地掌握了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可以应对各种考题。历史材料解析题一般的格式是由“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和“设问”组成。材料解析题作为一种考察方式,有它自己的特点,不管有几个材料,总有一个中心,我们可以称其为题眼,也可以说是命题者的意图:命题者往往想通过这一题考察学生的哪些知识。一般的命题意图思路是:材料一指出了……;材料二指出了……;材料三指出了……;几个材料,分别从_、_、_等方面提供了关于_的信息;由此可以判断出此题是想考察考生的_知识,这就是命题者的意图,这就是题眼。 因此,我们就可以结合教材中有关的知识来回答题后所提到的问题。把握题眼,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2)先阅读题后的设问,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有利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3)答题要简练,为什么答什么,不要过多解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文字内涵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请根据图一或者图二,确立一个为主题,并进行评析。(要求主题明确,评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两次通西域,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称为“丝绸之路”,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对东方充满幻想,点燃了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沿着哥伦布的航路,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三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1月8日他在讲话中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构想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丝绸之路得以开通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10分)

(3)有人对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7分)

 

查看答案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诗经》     B.《离骚》     C.《马拉之死》    D.《老人与海》

 

查看答案

1995年运行了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结束了其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使命,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  

A.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B.国际格局多极化的需要

C.多边贸易秩序的强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深化

 

查看答案

19667月,戴高乐总统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2009年3月,法国议会下院表决,决定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主要说明  

A.国家利益至上              B.多极化趋势加强  

C.法国地位变化              D.北约生命力旺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