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联络大月氏人...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两次通西域,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称为“丝绸之路”,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对东方充满幻想,点燃了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沿着哥伦布的航路,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三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1月8日他在讲话中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构想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丝绸之路得以开通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10分)

(3)有人对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7分)

 

(1)①西汉国力强大;②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③张骞通西域的促进;④西汉政府开明的政策;⑤中西交往的内在需求及各社会阶层的努力。(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8分) (2)相同点:都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分)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汉初封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对安定的环境和少量的物质文化交流;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②目的不同:汉初为解决匈奴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故丝绸之路初期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更多出于经济目的。③交往方式:丝绸之路以友好往来为主;新航路开辟则以暴力侵略掠夺占多。④交流内容:丝绸之路以土特产品,如丝绸、茶叶、香料等为主;新航路以金银、劳动力、廉价商品原料等为主。⑤结果不同:丝绸之路使双方受益,但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则完成了它的使命;新航路开辟对西欧来说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对亚非拉来说意味着贫穷和灾难。(8分,答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8分) (3)把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这种说法不合理。(1分)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以扶持和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是美苏“冷战”的产物。(2分)我国 “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是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为基础的,体现的是和平、合作、共赢的精神。(2分)其不合理在于用带有冷战的思维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对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贡献。(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张骞两次通西域,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可以概括出张骞通西域的促进;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时丝绸之路得以开通的条件还可以从从西汉的经济发展、开明政策、对外交往的需要和努力等方面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相同点都促进了东西方的联系和世界各地的联系;中西方不同点选择以下角度,背景(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目的(政治目的与经济目的)、交往方式(和平交往与武力掠夺)、交流内容(土特产品与廉价商品)、结果(日渐衰落与蒸蒸日上),展开论述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给出否定的观点;然后说明二者本质的不同,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时期美国控制西欧,对抗社会主义的产物,我国 “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是中国和平崛起,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体现;最后指出该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即用冷战的思维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特点·古代中国手工业·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与丝绸之路的异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外开放·一路一带 【名师点睛】本题跨度大,有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现在的“一带一路”也有西方近代的新航路开辟,要做好此题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第一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样的限制词已经暗示我们答案来源于材料和所学知识;第二题是比较类题型,其解题技巧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比较对象。既要明确比较的的是哪几项历史事物,知道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仰或是异同点。2.找准比较点。这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题过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其间,对于显性比较题,由于题目中有明确的比较点,因而考生容易形成答题方向,对于隐性比较题,则需要考生自己确定比较项。具体来说,涉及背景的比较点有时期、原因、条件、目的等;涉及过程的比较点有阶段、人物、组织、纲领口号、措施、方式手段等;涉及结果的比较点有结局、性质、特点、功绩、局限性、作用、影响等。其他类型的比较对象,可以仿照上述相关要素确定比较点。3.组织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关联所学知识。(1)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要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以“都……”的行文格式展开。其间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也要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对所有要比较的的历史事物逐项作答。第三题要注意区分两者之间实质的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诗经》     B.《离骚》     C.《马拉之死》    D.《老人与海》

 

查看答案

1995年运行了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结束了其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使命,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  

A.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B.国际格局多极化的需要

C.多边贸易秩序的强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深化

 

查看答案

19667月,戴高乐总统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2009年3月,法国议会下院表决,决定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主要说明  

A.国家利益至上              B.多极化趋势加强  

C.法国地位变化              D.北约生命力旺盛

 

查看答案

1815年英国颁布的《谷物法》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只有在达到这种价格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该法案  

A.目的是为了打击荷兰的优势          B.体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

C.保证了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          D.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查看答案

他的名字紧紧与“第一次建立在人权和正义原则基础上的”法国大革命连接在一起;“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导师”;“他是真理和自由的倡导者,恶劣习俗的讨伐者,人道主义的保卫者和人民神圣权利的复兴者。”在近代西方思想家中能享有如此评价的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