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则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变的根源在于  

A.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C.要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

D.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故A项错误;1950年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无法满足即将开始的工业化的需要,因此要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故B项正确;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不是当时土地所有制改变的特定的原因,故C项错误;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即依靠农民阶级同盟军的作用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农业合作化 【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农村一共进行国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土地改革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特点:采取经济上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核心内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农业合作化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核心内容: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结果: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最好的组织形式。 原因: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核心内容: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级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全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核心内容: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5年10月日本提出:“一、中国应彻底取缔排日,抛弃依赖欧美国家的政策,实施亲日政策;二、中国承认满洲国,加强华北与满洲国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融通与提携;三、在中国与外蒙接壤地带,依日方要求实施中日共同防共”,史称“广田三原则”这三原则  

A.是日本大陆政策发展的产物

B.使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 

C.主要目的是调和中日的关系

D.受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义。”“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材料  

A.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B.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

C.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

D.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

 

查看答案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查看答案

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查看答案

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

C.宦官专权已出现                     D.行政规则受干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