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9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2分)

(2)1912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共和国的诞生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作用。(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改革开放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

 

(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2分) (2)作用:前者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分)后者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4分) (3)“基本的制度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民主增量”:1982年修订宪法;1997年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于1999年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依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应抓住材料“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信息,即可归纳出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30年”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政治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的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该政治制度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4分)

 

查看答案

至2012年,中国在非洲已援建3000多公里铁路,100多所学校,减免其200多亿人民币债务,谱写了中非友好新篇章。新中国与非洲友好开端最早可见于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查看答案

《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查看答案

台湾学者鲁凡之在《论中国——神州巨变》中指出:“先进”而力量微弱的香港与“落后”而力量强大的大陆之间互相牵制,使“一国两制”得以实行。对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是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叶落归根的观念

C.大陆国力的增强                    D.香港经济的疲软

 

查看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主要区别是

A. 社会制度不同                      B. 拥有的自治权不同

C. 经济政策不同                     D. 外交权利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