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的新儒学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等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联系本题,把帝道、王道、霸道三道融合的应指董仲舒的新儒学,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中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B项中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礼法并用”,D项中二程朱熹的理学把儒学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 【名师点睛】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思想被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 (2)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学说、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强调神化皇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这是先秦儒学不曾有的成分。 (3)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使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查看答案

(12分)国家干预与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关系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家政策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陈先《九十纪行》

材料二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0%。

——人教版必修二

材料三 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统一衡器币制,方便货物交易;制发契券票帖,规范贸易行为;缉盗贼防火灾,保证财货完全;制订交通规则,维持市场秩序。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

——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有何变化?(2分)如果仅依据材料一评价建国后30年的经济体制,会有何缺陷?(1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三的结论。(9分(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

——岳麓版高中教材

材料二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至他乡种田

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工业革命后,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5%;英国在1801年时五千人以上的城镇只有106个,占全国人口的26%,到1851年时,全国城镇数目达到265个,城镇人口所占比率上升到54%,1891年时,城镇数目增至622个,人口占到68%。有经济学家统计,英国在18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2%、23%和45%,而到1841年则变为22%、34%和44%。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

(2)归纳材料二中1820~1939年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出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导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的主要因素。(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B.创办经济特区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建立上海自贸区

 

查看答案

基于当时的经济探索,1982年有人撰文说:“外国侵略通过历次《租界章程》大肆掠夺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惨痛事实,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官僚主义在同国际资本打交道过程中的极端腐朽和无比昏庸。……它则是不可忘记的一页。”其主旨是(    

A.开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B.改革必然要剔除旧的体制

C.建设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D.借屈辱历史影射特区建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