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国民收入中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国营经...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国民收入中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国营经济

19%

33%

合作社经济

1.5%

56%

公私合营经济

0.7%

8%

个体经济

71.8%

3%

资本主义经济

7%

<1%

 

 

 

 

 

 

A.1949~1951年               B.1952~1957年

C.1958~1965年                D.1966~1976年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概念的准确把握。从材料所给的经济成分变化来看,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比重上升明显,约占97%,说明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居主导地位。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从78%下降为3%,说明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上消灭。根据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发生与三大改造有关,三大改造的时间为1953——1956年底,因此B项正确。其它三项均不符合事实。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B.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           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查看答案

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的,合法化的,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B.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查看答案

1970年,毛泽东提出中央各部门要实行“虚君共和”,“中国很统一,但经济发展慢,欧洲不统一,但经济发展快。还是虚君共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调整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作为重点

B.主张扩大地方政府和企业自主权

C.跳出了一放就乱和一统就死的怪圈

C.强化统一领导和中央集权的原则

 

查看答案

1935年,国民政府说明币制改革原因:“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兴。”导致此次币制改革的外部原因是(    

A.加强政治上的集权              B.加强经济上的统一

C.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D.为抗战作金融准备

 

查看答案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可知洪仁玕的经济主张是(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