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一一《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一一《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日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一一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三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7分)

 

(1)分封制;因为是按照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的。(4分)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4分)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3分)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大意是说:古代为王者制订了官禄和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公五个等级······,天子的土地有一千里,公和侯的属地有百里,伯的属地有七十里!材料二大意是说:周天子分各诸侯王到各地,诸侯王需按时朝拜天子,对周天子尽相应的义务,服从管辖和调遣。(诸侯)一次不朝见(天子),就降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就派军队去征伐。 (2)根据材料信息“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可知体现了宗法制的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3)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这样,根据宗法制与分封制,便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主贵族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每一个等级都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尽其纳贡、服役等责任。宗法等级制度遂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 【名师点睛】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 (1)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    )

A.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哀叹:“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B.《贼情汇纂》记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

C.《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查看答案

以下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B.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C.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D.具有平均主义色彩

 

查看答案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查看答案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己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