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在某学校的一节历史课上,学生们表演了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皇帝作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妥,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后,交给尚书省去执行。这一情景与哪一朝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A.西汉、刺史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秦朝、三公九卿制 D.宋朝、二府三司制
中央集权制度下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④丞相与百官的矛盾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