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余秋雨的《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余秋雨的《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为你保留着机会。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材料三 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虚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的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地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

材料四     科举废除后新式学校一所接一所地办起来了,这不仅释放了一大批原先已经走上科举之途的读书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20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4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及其实行的后果。(4分)

(3)结合材料一、四,说明科举制和新式学校培养的人才的不同之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个人对科举制度的看法。(3分)

 

(1)特点:开放性、公平性、客观性。(2分)作用:打破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2分) (2)特点:内容限定、格式限定;缺乏社会责任感。(2分)后果:造就了大量的无用之才。(2分) (3)不同之处:科举制主要是培养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人才;新式学校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人才。 (4)看法:可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一、二,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以“科举制度”作为切入点。关于第一小问,根据两则材料信息,把握住“开放性、公平性、客观性”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的“作用”,围绕两则材料信息,重点注意凸显“打破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逐渐走向公平与公正”维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以“科举制度的‘八股取士’”作为切入点。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特点及后果”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根据材料信息“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虚词也是限定的”“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归纳概括得出第一小问。关于第二小问的“后果”,与第一小问有联系,就扣“消极影响”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需要学生从微观上把握两则材料信息,从“比较”中得出答案。“”科举制,“学而优则仕”,即主要培养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人才。根据“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新式学校,即主要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人才。 (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四则材料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问以“对科举制度的看法”作为切入点,属于开放性题型,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够围绕“科举制带来的积极作用以及消极影响”展开,符合相关史实,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变迁·从“世官制”到“科举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对科举制的认识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2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材料二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2)结合材料二内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材料三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四     军机处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军机大臣“只供专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是皇帝集权的最好工具。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军机处设立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出简要评价。(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2分)

 

查看答案

明太祖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中最相似的是    

A.改变或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

B.改变选拔官员的方法

C.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D.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加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