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2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2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材料二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2)结合材料二内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材料三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四     军机处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军机大臣“只供专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是皇帝集权的最好工具。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军机处设立的看法。(4分)

 

(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3分)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3分) (2)理【解析】 宋代为分化事权,设置大量官吏,造成官僚队伍庞大,同时人浮于事,相互推卸责任,形同无官。(3分) (3)说明:相权逐步削弱,君权逐步强化。(2分) (4)看法:军机处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办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以“分散相权”作为切入点。根据图示,第一小问的“变化”,把握住“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的“影响”,围绕“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维度展开,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本问以“北宋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作为切入点。根据材料二信息“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目不见官”等,围绕“‘冗官’,官员多,行政效率低下”维度展开,侧重于“消极影响”,所组织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根据材料三信息“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等,归纳概括,得出本质性的认识,即“相权逐步削弱,直至废除丞相制度,而君权(皇权)逐步得到强化”即可。 (4)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问以“清朝军机处”作为切入点。根据材料四信息,要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展开。积极方面,即“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得到较大提高”,消极方面,即是专制皇权加强的手段,要注意凸显“专制皇权发展,达到顶峰”阶段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三公九卿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的内阁制与清代的军机处 【名师点睛】关于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要注意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把握住以下六个方面:A.一个核心,即皇权至高无上。B.两个趋势,即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C.三种制度,即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其中行政制度是主体,选官和监察制度是配套制度。D.四个阶段,即萌芽(战国)、确立(秦朝)、完善(汉至元)、强化(明清)。E.五种措施,即加强君主权力(包括君权神授);调整中央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包括专营垄断);注重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机制; 加强思想控制。F.六个影响,即政治上:既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易激化社会矛盾;经济上:前期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既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也会造成思想文化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出简要评价。(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2分)

 

查看答案

明太祖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中最相似的是    

A.改变或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

B.改变选拔官员的方法

C.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D.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加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被实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