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即体现A项;由“皆上窃君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体现CD两项。而B项的“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属于对材料的片面理解,内阁可以参与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只不过没有决策权罢了。综上,本题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的内阁制度及其特征 【名师点睛】关于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要重点把握“废丞相”与“设内阁”。二者不是一个皇帝实现的,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但内阁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或决策机构,不可能制约皇权。同时。要注意跟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置的军机处进行比较。最后,将丞相制度、内阁与军机处进行比较,把握住它们的异同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加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被实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查看答案

《朱子语类》载: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当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制”指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这一制度削弱了皇权

C.三省职权具有互相牵制的特点              D.这一制度使皇权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皇帝为丞相起。”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西汉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查看答案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存在监督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