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子语类》载: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朱子语类》载: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当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制”指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这一制度削弱了皇权

C.三省职权具有互相牵制的特点              D.这一制度使皇权得到强化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相关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得旨再下中书”“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三省的运行要服务于专制皇权”。据此,可知:ACD三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而B项的“削弱了皇权”,具有片面性,不正确,本题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易错警示】唐朝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隋朝以来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具体运行机制,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从属于尚书省)。三省的分工协作,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制约皇权,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制约皇权”,不等同于“削弱了皇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皇帝为丞相起。”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西汉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查看答案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存在监督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查看答案

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法令出一”

C.“别黑白而定一尊”   

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查看答案

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试分析秦始皇封山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的控制

C.给皇权披上神圣的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查看答案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