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8分)

(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4分)

(3)根据三则材料,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8分)

 

(1)特点:以使用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并存。(4分)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4分) (2)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关卡,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4分)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商业资本的积累。(4分)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据材料关键信息,从生产关系角度归纳生产方式的特点。根据“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可知使用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根据“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可知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第(2)问时代特征从当时社会发展趋势角度归纳,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 第(2)问现象,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从材料中概括出一些措施和社会现象。根据“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可知清政府广设关卡;根据“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可知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 第(3)问历史作用,要求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的政策,它在中国历史上既有积极作用也用消极作用。本题的立意是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更应该看到它对商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的商业;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海禁和闭关锁国                  B.工商皆本

C.重农抑商                       D.断绝中西贸易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角度分析,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查看答案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查看答案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激化中日矛盾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加剧内忧外患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