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A.官僚政治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形成与否

C.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D.经济重心南移与否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知,“第一帝国”(秦汉)时期主要是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地区。而“第二帝国”(隋唐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为完善的三省六部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从而造成中国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故答案选C。ABD与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心的转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不仅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政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A.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B.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查看答案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核心的理念,那就是(    

A.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B.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查看答案

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有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