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

(25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1904年自喻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多地后,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1910年,日本提出20年向东北移民百万的计划,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防范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插足,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全境。1932年2月,日本制定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案。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国策《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于1942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又制定了《开拓实践训》和《康德十年度开拓政策实行方案》,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

——摘编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  

材料二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 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两例说明。(9分)

(3)指出材料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4分)并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6分)

 

(1)背景:①明治维新后,对外殖民扩张是日本既定方针;②岛国日本发展遭遇瓶颈,国内矛盾日益激化;③日本逐渐占领中国东北,借助该地区优越的资源条件以战养战;④镇压中国抗日力量,同化当地居民,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三种罪行都有。①反和平罪: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②常规战争罪:九•一八事变后的沈阳屠杀;南京大屠杀。③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用中国活人做试验。(9分) (3)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4分)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全境……日本于1942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明治维新、国内矛盾日益激、以战养战以及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的角度概括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种罪行日本侵略者都有。如反和平罪: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常规战争罪:南京大屠杀;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用中国活人做试验等。 (3)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 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有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有是中华民族之魂;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老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4分)

(2)根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2分)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查看答案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当年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其背景是

A. 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B. 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

C. 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D.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后说:“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由此可以判断出毛泽东所说的“某次会议”的影响是

A.中共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

B.中共进入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新时期

C.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查看答案

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满分5 manfen5.com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查看答案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