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英国通史》记载,在“旧制度”下,英国选民比例极低,1715年选民尚占人口总数...

据《英国通史》记载,在“旧制度”下,英国选民比例极低,1715年选民尚占人口总数的4.7%,到1813年,只剩下2.5%。但这样一种不合理的议会制度却很适合光荣革命后英国农业社会的状况。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新生的两个阶级在“旧制度”下都没有选举权,无法在现存政治体制内提出自己的要求。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读不符史实的是(   

A.“旧制度”指的是光荣革命后实行的议会制度

B.新兴的两个阶级中包括了工业资产阶级

C.可能是导致英国发生宪章运动的原因之一

D.英国政府因此着手开始扩大内阁权力

 

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英国政府因此着手开始议会改革而不是扩大内阁权力,而其他三个选项均是符合题意的,本题实际是在考查英国的议会改革,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一声明表明   

A.美国承认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交往的大门已打开            D.中美两国实现了正常化

 

查看答案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查看答案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查看答案

《汉书》记载:“(战国时楚国将军庄蹻)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下列对这段史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西南夷”为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

B.秦朝开辟“五尺道”加强与“西南夷”的联系

C.秦在“西南夷”任命官吏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D.“五尺道”的开辟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