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近代,中国不同的阶级、派别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在近代,中国不同的阶级、派别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鸦片战争

师夷长技以制夷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

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2分) (答案示例一) 主题: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2分) 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1分)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9分) (答案示例二) 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2分) 关键词: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分) 民族资产阶级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9分) (答案示例三) 主题: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路。(2分) 关键词: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1分) 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地主阶级为维护统治,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在民族危亡之时,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依赖光绪皇帝进行的维新变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9分) 【注意:可以多角度提炼主题,言之有理即可,主题和关键词要明确,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问题,考查考生们分类辨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答案也是多元的,只需找到三个关键词即可做好此题,例如,表格中多次提到列强的侵华战争就也可以概括为列强侵华史也是完全可以的,本题并没有什么难度。 考点:近代中国的巨变•戊戌变法等•中国不同的阶级、派别分别进行的不同的探索的评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反腐贪污一直以来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国曾实施过很多类似解决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西汉对官吏考核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纵向的,中央考核郡、国,郡、国考核县,县考核乡、里、亭,这是上下级的层层负责制的考核,称为“上计”制度;二是横向的,是中央各部门,地方的郡、国、县的长官对所属僚佐的部门负责制的考核。汉律规定“吏坐受赃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并且在汉初也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颖川太守,受存钱罐的启发,令手下人制成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

——摘自刘望道《关于完善党内巡视制度的思考》

材料二:美国对于腐败的治理,并没见到对贪腐者大开杀戒、人头滚滚的场景。相应的,是一步步有针对性的法律的出台和不断制度的完善。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打破了政治机器垄断职位任命权的局面,从而重挫了分赃交易者的嚣张气焰。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和禁止联邦文官参与政党活动的哈奇法(1939年)等。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摘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材料三: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是建国初期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得以检举、揭发并受到严厉查处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反腐败案例,刘、张贪污案的发生正值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当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刘、张二人做出执行死刑的决定后,面对党内部分干部“枪下留人”的意见,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摘自法制日报《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对反腐倡廉启示》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在反腐败方面的措施。(6分)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反腐败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刘、张贪污案”的意义。(3分)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对于中国新时期的反腐败有何借鉴和启示。(6分)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

A.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

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C.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第2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文中指出:“李沃夫公爵及其部长们坚认,土地重新分配这样的重大改革必须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时才能进行。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是合情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但在政治上却是自杀性的。”材料所述相关内容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的发表

C.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成立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定义之争》一文中指出:“不少学者倾向于把18 世纪80 年代作为变革的起点,……工业经济的迅速变化仿佛从天而降。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工业革命被定义为1782 年开始的经济大变革。”“英国工业革命被定义为1782 年开始的经济大变革”是指(    )

A.工厂制推广推动英国工业革命和英国经济的发展

B.联动式蒸汽机广泛应用并推动各工业领域的革命

C.机床的发明和标准化生产使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

D.蒸汽机车的鸣叫声这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查看答案

1876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这样说,折射出当时法国(   )

A.总理与皇帝共同执掌行政权利

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十分的激烈

C.共和派在两院占据压倒性优势

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已趋向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