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

《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题干中涉及了宗法制和分封制两种制度.C项是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进行概括的结论,符合题意;A项只涉及分封制;B项只涉及宗法制;D项只涉及礼乐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姬姓贵族

山西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南部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多被分封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材料二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材料三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请回等:

(1)材料一、二体现了欧洲启象思想家的哪些思想主张?(8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其自相矛盾之处。(4分)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9分)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                             

材料二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9分)

(2)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持什么观点?据此,简要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15分)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但改革的失效和阻滞容易导致矛盾激化甚至暴力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 

材料三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分析导致两次改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两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