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坚决反对与日本交战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中国民众根本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D.体现了当时中国民族国家观念不明确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没有提及清政府,故A项错误;按材料意思,虽然几乎全是北洋水师和淮军在作战,但是不能就认定是好大喜功,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普通民众”没受影响,不能扩大为“中国民众”,另外“没有影响到”不等于“根本不关心”,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了李鸿章主要依赖个人力量与列强斗争,忽略了中华民族整体的联合,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 【名师点睛】影响: ①《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 ②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③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以“三国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④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 ⑤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该材料表明

A.明清时期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B.明清时期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明清时期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

D.明清时期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查看答案

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上述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

A.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查看答案

商周时期《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诸候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这一制度的建设有利于

A.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B.巩固宗法等级观念

C.完善祭祀仪式               D.消除贵族之间的斗争

 

查看答案

(18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6分)

问题二:公民权利

材料二: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 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 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

法国《人权宣言》在巴士底狱暴动一个月之后就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代表而言,这场 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 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

——据《姊妹革命一一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2)据材料二,指出美法两国在确立公民权利方面的差异,(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问题三: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中国

日本

相差年数

事项

事项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大学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