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周时期《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诸候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这一制度的建...

商周时期《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诸候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这一制度的建设有利于

A.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B.巩固宗法等级观念

C.完善祭祀仪式               D.消除贵族之间的斗争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据“天子七、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有利于的不是建立制度,而是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 【名师点睛】宗法制对中国的姓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都有一定的影响,高考对宗法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上。2015年高考浙江卷就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等角度考察宗法制及其影响。预计在2016年高考命题中,仍有可能从宗法制的内容、对后世的影响、与分封制的关系等角度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6分)

问题二:公民权利

材料二: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 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 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

法国《人权宣言》在巴士底狱暴动一个月之后就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代表而言,这场 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 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

——据《姊妹革命一一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2)据材料二,指出美法两国在确立公民权利方面的差异,(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问题三: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中国

日本

相差年数

事项

事项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大学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

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

材料一、吴王阖闾统治期间(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采纳谋臣伍子胥提出的“君治民,共霸成王,从近而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建议,江南的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

在16到19世纪四百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围绕着手工业,又需要大批商人来贩运粮食、棉布和其他物品,并开办典当行,为手工业者提供资金。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到19世纪末期,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

——摘编自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物质文明》

(1)依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的江南城市和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镇)形成的不同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

(2)依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8分)

材料三、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

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村土地经营的新办法,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B.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

D.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

 

查看答案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C.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