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一个民族在经历落后的痛楚后,往往会向先进的民族与国家学习。根据下列材料...

(25分)一个民族在经历落后的痛楚后,往往会向先进的民族与国家学习。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四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的讨论,主张废除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成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6分)                                        

3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9分)

 

(1)变化:维新变为革命。(4分)原因:清政府没有接受孙中山的主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孙中山对清政府的认识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成长。(6分) (2)动力: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6分) (3)时代背景:20世纪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辟的逆流;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主张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民族危机加深,探索救国救亡运动受挫;北洋军阀统治黑暗。(9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给予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归因的能力。本问以“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作为切入点。关于第一小问,把握住“由维新变为革命”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政府的态度;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展开,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结合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相关史实,重点注意把握住“救亡图存”或者“挽救民族危亡”,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本问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材料三信息,明确“20世纪10年代背景”要求。主要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相关史实展开。重点注意把握住“民主共和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新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三的三民主义·革命思想主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新文化运动 【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这是高考重要考向。首先,要把握住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阶段性特征”,即从“技术器物阶段”,到“制度”阶段,再到“思想文化”阶段,呈现出“不断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之特征。先后涉及到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和无产阶级三个阶级的不同判别。要注意结合近代化史观来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同时与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进程进行比较认识。要注意将“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另外,关于“救亡图存”,要注意把握到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还要结合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等来认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4年底,美国就开始对即将召开的某次会议极力阻止,他们认为:如果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家对举行没有西方参加的会议产生了兴趣,从而在联合国内部形成一个强大的反西方集团;其次,会议将为周恩来传播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一个极好的讲坛对这次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B.推动了“万隆精神的形成

C.表明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交流

 

查看答案

严复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公仆,他用社会进化论宣传他的主张关于严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他的主张反映了他赞成实行民主共和制  

B.严复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与主张变法的先师,借助经学外衣否定专制统治

C.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社会要实行变法革新

D.严复与梁启超、谭嗣同一样,参与了维新变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查看答案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继续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革命首先在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

B.要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C.有利于解决当时中国革命的问题,符合国情

D.秋收起义是这一理论形成后的实践

 

查看答案

晚清时期的买办,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买办的出现远远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买办主要是为外商采办伙食与用品,或为外国商馆管理内部事务,或居间买卖。上述材料反映出(    

A.买办是中国社会走向殖民地化的工具

B.买办出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的前兆与条件

C买办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

D.中国人以充当买办为耻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