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鳊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6分)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秦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

 

(1)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的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建立起专业的文官集团。(4分) 相同: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6分)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6分)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可知,太学的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第二小问是比较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两种选官制度的共同点,从选拔方式上、目的和特点等方面分析比较。 (2)根据材料三中信息“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等信息,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从科举制的作用、选拔方式和发展状况等方面归纳;选官制度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变化,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汉代的察举制、太学、隋朝时建立的科举制。 【名师点睛】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要牢固掌握。主要从选官制度的创立时间、选官标准和作用(局限性)三个方面把握。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是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学生容易混三种选官制度的标准,建议教师利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总结三种选官制度,让学生形成系统认识,提高对知识点的熟练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

——章炳麟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的“不与士民等夷者”体现的是哪一观念?这里的“独制”什么时候确立?(4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8分)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6分)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查看答案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多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查看答案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②三省六部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成熟

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④清康熙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在《国史大纲》一书中作者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与作者观点相符的历史时期是(    )

①春秋、战国         ②隋、唐        ③宋、元            ④明、清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