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内阁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明朝作出最后决定的还是皇帝,与大臣只是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排除C;内阁不掌握行政大权,排除B;A与材料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不符,排除A。虽然最后作决定的还是皇帝,但皇帝必须与大臣只是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所以正确选项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 【易错警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所以内阁不会对皇权形成制约。依据所学知识,有的学生先排除了D,但本题答案正是D。学生忽略了题中“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这一信息。所以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材料题的唯一秘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查看答案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为解决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①设立中朝        ②设置节度使       ③设立通判     ④实行推恩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

 

查看答案

北宋中期以前,在谏官、御史任上成名者众多,如包拯、赵抃、唐介等,敢于向皇帝仗义执言、对大臣大胆弹劾,对防止朝政走向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了北宋中晚期,“谏官不论得失,御史不劾奸邪”。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施行效果取决于皇帝

B.古代监察谏议体制对权力监督和反腐起到了一定作用

C古代谏官、御史的个人素质对监察谏议制度影响极大

D.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查看答案

图为南宋宝佑四年科举考试录取人员的材料,共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祖上连续三代没有当官)417人。该材料可以看出(    )

满分5 manfen5.com

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世家子弟可以依靠门第录取

孝和廉为录取主要标准

官员文化素质得到一定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