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还是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

A、唐朝时相权高于皇权

B、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C、唐朝时已经出现君主立宪制

D、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央机构的运行情况是要经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经过草拟---审批---执行,对皇帝和丞相的政令进行审批的只在门下省。由此可以分析魏征任职门下省。故选B。A项错误,唐朝时通过分割相权,皇权加强了。C项错误,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还是君主专制统治。D项错误,三种权力是相互牵制和监督的,中书省草拟的诏敕并未超越其部门权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完善。 【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它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    )

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查看答案

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基本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    )

A.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B.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查看答案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查看答案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学术观点                  D.秦简的记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