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为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提供了法律保障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律。根据材料中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体现了人民有权力的思想,故选C项。A项说法错误,为资产阶级胜利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启蒙运动;材料中强调的是人格权力,没有涉及到经济和法律,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名师点睛】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性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对材料来源、作者、时间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准确的做出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C.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D.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世袭权力

 

查看答案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

C.秦朝、汉朝、唐朝        D.战国、汉朝、宋朝

 

查看答案

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代

 

查看答案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查看答案

(16分)有人说: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办洋务之人,“大半因循懦玩,畏蜀如虎,而未见一士之谔谔。”结果是“仅袭皮毛”,“终不能一旦骤臻于自强。”这意味者,士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实现转化。而事实表明,此时的转化正存在着许多现实可能性,一些主张学习和吸收西学的官吏和传统士人,如王韬;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的学生,如钟天纬;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如马建忠等就实现了这一转化。 

——钱穆《晚学盲言》

(1)材料中实现这一转化指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现这一转化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中是如何体现“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观点的?(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