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
――夏克传《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的观点。(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3分)
材料一: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
――《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
材料二: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材料三: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8分)
(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