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 “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 “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复兴来支撑 。”的观点。(11分)(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第一种观点:赞同材料所述的观点,即弘扬国学(民族文化)是支撑民族复兴的关键。(2分) 论据:①人类现代化进程迅速,产生了较多的弊病,如对 自然界的无序破坏等问题;②盲目地反传统留下了诸多值得思考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③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解决当今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和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如“天人合一”“仁爱”等。总之,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9分) (2)第二种观点:反对材料所述的观点,即中华民族的复兴无须依靠国学的弘扬。(2分) 论据:①传统文化中诸如“天人合一”“仁爱”等,其本质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是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②中华民族的觉醒正是在西方入侵、政治变革和批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的;③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弊病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来解决,而不能依靠传统文化的复兴。 总之,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依靠弘扬国学的观点太绝对了,是错误的。(9分) (3)第三种观点:国学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辅助因素之一,主要还是要依靠现代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观念的掌握和运用。(2分) 论据: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等观念,能够帮助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但这只能属于一种思想资源。 ②中华民族的复兴是现代的复兴,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文化方面进行现代性的复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所没有的。 ③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复兴,不可能割断历史,更不可能复古历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先进文化,二者结合,振兴中华。 总之,吸取传统精华,批判传统糟粕,以现代先进文化为主导,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9分) 【解析】 试题分析:(一)审清题目的要求:对“中华民族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复兴来支撑”评论;对题目观点不认可可结合现实从材料重提炼观点。 (二)表明态度(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1)赞成观点:赞同材料所述的观点,即弘扬国学(民族文化)是支撑民族复兴的关键。 (2) 反对观点:反对材料所述的观点,即中华民族的复兴无须依靠国学的弘扬。 (3))第三种观点:国学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辅助因素之一,主要还是要依靠现代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观念的掌握和运用。 (三)说明理由,揭露真相,认识升华:依据材料和所学选再典型史实、史论结合做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董仲舒在所《举贤良对策》之第三策中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我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什么认定儒家思想可以成为国家根本的指导思想?(4分)

2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后,其地位并不是稳如泰山,请指出古代史上儒家思想遇到的主要挑战。(4分

(3)儒学家们是如何应对上述挑战的?(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上述材料体现的基本原则或者精神。(6分)

2)分析上述原则或者精神的重要意义。(6分)

 

查看答案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马扬鞭表示骑马,划浆表示行船,绕场一周表示日行千里。图演员的划浆动作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哪一特点(   )

满分5 manfen5.com

A.综合性     B.程式化      C.虚拟化      D.现实性

 

查看答案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A.山水画          B.写意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

 

查看答案

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