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

(14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具体是什么? (2分)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政治发展有何积极影响?(8分)

 

(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 (2)观点: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义:否定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3)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以法律保障人民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出任意3点给6分) 影响: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体现了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尺度的观点,该主张一下子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由此可见人是万物尺度的内涵为: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将人类关注的中心从神学转向人类自身。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德强调,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而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即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这一观点否认了教皇和教士的权威,不承认他们是通向天国的钥匙的掌管者,所以其意义为否定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3)依据“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可以得出社会契约;依据“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可以得出人民主权说;依据“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可以得出以法律保障人民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可以得出卢梭思想的作用在于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智者运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哲学的原则是)“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这就意识复归于自己。”

——黑格尔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壮者以瑕日修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摘自《孟子·梁惠王上》

由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反对中世纪的思想禁锢而肯定每个人都有自由地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权利,都有自由地怀疑、探索和思考的权利,因而就有了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诞生;由于反对中世纪教会权利和王权专制,确认人生而平等,人人都必须互相承认并且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因而就有了民主。

——摘自许苏民《人文精神论》

(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4分)

(2)指出材料二中两幅圣母像神情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西欧社会的时代特征。(6分)

(3)据材料三,概述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分)

(2) 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4分)

(3) 材料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查看答案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查看答案

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