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哲学的原则是)“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这就意识复归于自己。”
——黑格尔
材料二

材料三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壮者以瑕日修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摘自《孟子·梁惠王上》
由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反对中世纪的思想禁锢而肯定每个人都有自由地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权利,都有自由地怀疑、探索和思考的权利,因而就有了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诞生;由于反对中世纪教会权利和王权专制,确认人生而平等,人人都必须互相承认并且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因而就有了民主。
——摘自许苏民《人文精神论》
(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4分)
(2)指出材料二中两幅圣母像神情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西欧社会的时代特征。(6分)
(3)据材料三,概述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4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分)
(2) 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4分)
(3) 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启蒙思想家有许多共同主张,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其中伏尔泰与卢梭的某些主张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最主要表现在( )
A.是否信仰上帝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是否反对君主制 D.是否反对私有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