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分)

(2) 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4分)

(3) 材料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1)事件现象: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 态度: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影响: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采用了法家思想,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待儒家思想则是极尽排斥和打击,掀起了所谓的焚书坑儒即材料中所说“火于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大动荡,促进了佛教的极大发展,从而冲击到了儒学正统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汉代儒学的发展可知,西汉时期董仲舒改造了儒学,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满足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求,最终被汉武帝采纳,从而确立了儒学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董仲舒是在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法家的基础上对入学进行的改造,进而提出了大一统和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的。 (3)依据材料“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可知,朱熹认为佛学有它的合理性,依据材料“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可知,佛教只看到了表面,不切合实际,所以不如儒学。结合理学的概念:是吸收佛教和道教教义产生的新儒学,可见佛教为理学的产生了积极意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秦焚书坑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朱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查看答案

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查看答案

启蒙思想家有许多共同主张,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其中伏尔泰与卢梭的某些主张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最主要表现在(    )

A.是否信仰上帝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是否反对君主制     D.是否反对私有财产

 

查看答案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以下言论与启蒙思想相符的是(     )

A.“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B.“谁不尊重生活,谁就不配拥有生命”

C.“决不可能把自己没有明确验证的任何事物称为真理”

D.“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