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材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

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材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4分)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9分)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3)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5分)

 

(1)出现专门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匠和手工工场——机房,说明雇佣关系出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 (2)1895——1900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3分)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6分)(答出“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也可分别给分) (3)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标志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图一可得出中国传统经济的特征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图二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传统的经济结构被打破,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等方面考虑。 (2)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注意根据年代,联系时代特征。第一个时期联系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第二个时期民族本主义企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可从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表格中体现出公有制经济在增长,并占据了绝对优势,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原因和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得出。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各阶段状况及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4分)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6分)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或土地制度)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5分)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3分)

 

查看答案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查看答案

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基础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存在的基础

④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三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在中国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晋商活动范围广

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