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材料对赃官的处置说明中国古代

A.法律体系严明而残酷               B.注重对官僚队伍的管理

C.惩赃官维护集权统治               D.贪污腐化现象比较严重

 

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从汉到元历代统治者注重对赃官的管理和处置,并且处置的比较重,BD项从材料中都能够直接反映出来,之所以这样做根本上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C项反映了实质,A项从材料中没有反映,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 【名师点睛】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其一是通过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史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另一种是借助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巧解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如称谓、官职、人名等。(3)时间信息,本信息既包括文言文材料中的时间描述,也包括引文出处的时间等等。(4)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不相关的是

A.宗法观念的影响                B.贵族上层的坚持

C.聚族而居的现实                D.异姓异心的担忧

 

查看答案

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查看答案

地方志《绝越书》中写道:“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但长期以来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正确。伴随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证实了传说中禹时代“以铜为兵”,以及禹铸九鼎是可信的。这表明

A.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B.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为真实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皇帝诗三首

《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瀚海》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摘自张玉书、张英等《御制诗集》

材料二 同胞们,只要你们还有一点尊严,只要你们承认自己是世代相传的高尚传统的后裔和维护者,你们不支持不合作运动就是违反宪法,同这样一个变得如此非正义的政府合作就是违反宪法。我不是一个反英主义者,不是一个反不列颠主义者,更不是一个反政府主义者……只要当政府保护你们自尊心的时候,合作才是你们唯一的职责。同样,当政府不但不保护你,反而剥夺你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你的天职。这就是不合作之真谛。

——摘自甘地《论不合作》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涉及的主要历史事件。(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甘地不合作主张的主要特点和本质特征。(4分)并从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熙的政治行为和甘地的政治主张。(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