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历史上向有...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历史上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材料一 自春秋到清末,黄河水道有六次重大的变迁。

第一次于周定王五年,黄河在宿胥口决水,……经河北省盐山县入海。

第二次于王莽建国三年(距第一次改道672年),黄河主流迁徙至魏郡,经济南到千乘。

第三次于宋仁宗庆历八年(距上次改道977年),由于商胡决河,河水溃决造成新的河床,从而分成东、北两支。……有时北流开而东流闭,有时则东流开而北流闭。

第四次阳武故堤溃决,时为金章宗明昌五年(距上次改道146年)。此时黄河大半之水经由泗水而进入淮河,此时北流仍通。

第五次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距上次改道95年),此时会通河成,河水往南,北流已微,到明代宏治中,至是黄河之水全由淮河所承受,北流遂绝。明人防黄河北流,如防大盗,强制黄河向东南流,遂使黄河水患无法消弭。

第六次清咸丰三年时(距上次改道566年),黄河在河南省兰封县西北的铜瓦厢溃决,再改道北徙,从济水入海。……此后即无大水灾发生,证明黄河应向北流才对。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时期

治理黄河概况

春秋战国

黄河下游普遍修筑堤防。

西汉

专设“河堤使者”等官职,沿河郡县长官都有防守河堤职责,专职防守河堤人员,约数千人,河防工程已达到相当规模。

东汉

王景治河,修渠筑堤,疏通游积。

魏晋之际

对黄河进行过两次较大的治理。

唐代

在尚书省工部之下设水部,地方官员都有治河修守的职责。

北宋

设置都水监,专管治河,朝廷重臣,多参与治河方略的争议,开展机械浚河。

元代

贾鲁治河采取疏、浚、塞并举的技术。

明代

以工部为主管,总理河道直接负责,沿河各省巡抚以下地方官吏都负有治河职责。

清代

河道总督权限更大,直接受命于朝廷。堤防修守及管理维护技术有长足进步,涌现了以潘季驯、靳辅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专家。

——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材料三 元末黄河屡屡泛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白茅隄”。短短一个月时间,“又北决金隄。”“民老弱昏垫,壮者流离四方”。元朝政府疏浚黄河大量征用民工,加之艰苦的劳役以及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任意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北方白莲教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武装起义。

——《历史上的那些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史上黄河水道变迁的特点以及黄河水道变迁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黄河水道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3分)

 

(1)特点:次数多时间长;黄河改道多发生在宋代以后;主要发生在下游地区;既有自然改道也有人为改道;以北流为主; 原因:自然因素:黄河泥沙含量大;洪水量;中游地区的植被不断遭到破坏 人为因素:为解决人多地少矛盾滥砍滥伐;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南移;军事需要人为决堤; 科技水平制约,防洪标准低。 (2)经济:严重影响了下游地区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给沿河民众造成深重灾难,对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社会:人口迁移;社会动荡不稳;破坏生态环境; 科技:“河防”成为历代要务,水利技术不断进步,相关的漕运灌溉等水利事业渐次兴起; 政治:改善吏治,兴邦治国。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材料可知黄河水道有六次重大的变迁说明变迁的次数多时间长;根据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变迁可知黄河改道多发生在宋代以后;主要发生在下游地区;根据“到明代宏治中,至是黄河之水全由淮河所承受,北流遂绝。明人防黄河北流,如防大盗,强制黄河向东南流,遂使黄河水患无法消弭”可知既有自然改道也有人为改道;根据“此后即无大水灾发生,证明黄河应向北流才对”可知以北流为主。第二问原因,可以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政治中心的转移、经济重心的转移、军事需要、科技水平等角度分析。 第(2)问影响,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黄河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流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历代统治者比较重视治理黄河。本题主要从政治、经济、人口迁移、社会稳定、生态环境、水利技术等角度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治理黄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A.王权受到一定限制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查看答案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和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C.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查看答案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民法部分继承了公民法的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涉及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