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青岛啤酒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

18分青岛啤酒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3年,通过德意志银行募集了40万墨西哥银元的股本金,香港盎格鲁·日耳曼啤酒公司的德国商人与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其生产设备、原材料从德国进口。该厂产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材料二 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工厂的主要管理人员从厂长到各主要生产部门配备的负责人和技师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在生产和工艺技术问题的处理上由专业人员负责确定。

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在有几十种国外啤酒激烈竞争的美国市场上,青岛啤酒以其较高的品质、独特的风味加之美国代理的大力促销宣传,终于巩固了在美国的销售市场。

1979年以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工厂的活力日益增强,基本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厂大规模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装备。1981年,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关怀下,国家计委、进出口委、财政部批准投资4551.62万元,进行10万吨扩建工程,于1986年8月竣工投产;1986年的产量在全国啤酒行业里首先突破10万吨。

材料三  90年代初,通过与另外3个工厂的联合,成立了股份制公司,青岛啤酒厂也更名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7%的股份被美国的安海斯-布什公司持有,2008年英博集团购并安海斯-布什,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于11月18日决定附条件批准购并

1993年7月,青岛啤酒H股在香港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内地在港发行H股上市的企业,1996年3月7日,青岛啤酒向美国发行一级存股证ADR获美国证券及交易委员会批准正式开始交易。

――上述材料均引自百度搜索

(1)依据材料一分析青岛啤酒厂的性质并分析其创建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判断青岛啤酒厂发展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90年代以来青岛啤酒厂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

 

(1)外资企业。(2分) 《马关条约》给予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资金雄厚,规模大,技术先进。(4分) (2)由专业人员从事生产和经营管理;产品质量高、风味独特;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4分) (3)吸收国内外资金,建立股份公司;国内外股票交易所上市(4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性质,根据材料可知青岛啤酒厂是由德国商人与英国商人合资创办的,其性质是外资企业。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根据“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可知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根据“其生产设备、原材料从德国进口”可知资金雄厚,规模大,技术先进;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当时的时代背景《马关条约》给予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 第(2)问,根据“工厂的主要管理人员从厂长到各主要生产部门配备的负责人和技师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在生产和工艺技术问题的处理上由专业人员负责确定”可知由专业人员从事生产和经营管理;根据“青岛啤酒以其较高的品质、独特的风味加之美国代理的大力促销宣传,终于巩固了在美国的销售市场”可知产品质量高、风味独特;根据“1979年以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工厂的活力日益增强,基本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可知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4分) 第(3)问,第一小问调整,根据材料三的第一段材料可知吸收国内外资金,建立股份公司;根据第二段材料可知国内外股票交易所上市。第二小问历史背景,结合所学从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两个角度分析。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青岛啤酒厂的创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青岛啤酒厂的发展 【名师点睛】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自身因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②三座大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局长期动荡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苏联和东欧模式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无法化解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该观点反映出    

A.全球化趋势对各国经济模式具有制约作用

B.经济体制改革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C.外部环境对本国经济发展模式起决定作用

D.中央集权体制和国有化政策阻碍世界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查看答案

“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美国结束这种状态主要借助于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

D.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实施了“第四点计划”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是“马歇尔计划”的补充,但该计划在拉美的实施效果不佳。这反映出(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B.美国重视拉美国家经济发展

C.拉美各国经济的独立性增强

D.苏联在拉美的势力超过美国

 

查看答案

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满分5 manfen5.com

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