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

(14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年均增长率

4.5%

4.3%

11.1%

3.9%

4.0%

5.1%

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

1956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9.1%

17.9%

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6分)分析材料二, 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4分)

(2)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1分) 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分) 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1分) 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分)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2分) (2)外资或中外合资。(2分) 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1)问,从材料一表格中分析,有两个高峰,即1963~1965年、1981~1985年,依据时间确定背景,从政治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从表格中分析可知,从1952~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从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正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表格中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而个体等其他经济类型比重上升;依据时间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后,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得到发展,其原因从政治角度分析。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1997年的经济成分的变化及成因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1分)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二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满分5 manfen5.com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分)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2分)

(2)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4分)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2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而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峰会的大量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区域集团化与世界一体化产生冲突

B.传统双边外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

 

查看答案

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的“宏伟计划”:收购全球种子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供应。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21%的种子公司,控制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该材料主要说明(  )

A.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B.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C.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D.全球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要趋利避害,积极应对

 

查看答案

进入21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是指(  )

A.移动电话    B.欧共体

C.欧元        D.欧盟宪法

 

查看答案

到了1971年上半年,美国的过度支出导致了它只剩下了11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这时的欧洲已经积累了500亿美元的黄金。结果这一年里外国人一片惶恐,纷纷涌入银行将美元兑换成黄金。对这一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瓦解

B.美国的黄金支出大大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复苏

C.美国已无力继续支持无条件的黄金兑换

D.美元与黄金挂钩不利于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