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农民“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始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查看答案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查看答案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认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有过的世袭贵族时代,正是靠贵族的自我残杀而告消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合久必分是历史必然趋势        B.内部残杀是贵族时代独有的社会特征

C.宗法制不能维系长久团结        D.分封制度是贵族时代终结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14分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颁布二十等爵制,不论出身,依军功受爵赏,“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斩“五甲首而隶五家”。而对于私斗,则严加禁止,“各以轻重被刑”。法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就是说单凭血统高贵而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公族的簿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 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

材料二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对秦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梭伦改革调适贫富差距的具体措施。上述材料反映出两位改革家促进公平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4分

3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商鞅则被车裂而死,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从中可以为今天的改革提供哪些借鉴?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