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认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有过的世袭贵族时代,正是靠贵族的自...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认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有过的世袭贵族时代,正是靠贵族的自我残杀而告消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合久必分是历史必然趋势        B.内部残杀是贵族时代独有的社会特征

C.宗法制不能维系长久团结        D.分封制度是贵族时代终结的主要原因

 

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到正是靠“贵族的自我残杀”而“告消灭”,这个材料实际上是在强调宗法制的弊端,贵族内部为了争权夺利也会出现自相残杀、而不团结的局面,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颁布二十等爵制,不论出身,依军功受爵赏,“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斩“五甲首而隶五家”。而对于私斗,则严加禁止,“各以轻重被刑”。法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就是说单凭血统高贵而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公族的簿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 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

材料二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对秦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梭伦改革调适贫富差距的具体措施。上述材料反映出两位改革家促进公平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4分

3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商鞅则被车裂而死,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从中可以为今天的改革提供哪些借鉴?4分

 

查看答案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dí,即买进粮食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8分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5

 

查看答案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2分

 

查看答案

中世纪末期,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其根本原因是  

A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B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

C教会对人民的影响无处不在           D早期资产阶级力量比较

 

查看答案

关于马丁·路德与加尔文改革的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B.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C.认为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联系

D.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