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3年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3年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908年3月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62年,卡内基把以前自己入股的两家公司合并起来,成立了联合制铁公司。1890年,卡内基将公司名称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资金增长到2500万美元,他持公司半数以上股份。1892年,卡内基在合并了30多家厂商公司的基础上,在全美范围内成立了钢铁托拉斯公司,建立了从铁矿石开采、炼钢、以及运输到销售的一整套经营系统。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

——摘编自《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阳铁厂和卡内基钢铁公司建立的背景,并归纳汉阳铁厂发展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与汉阳铁厂相比,卡内基钢铁公司具有哪些发展优势?并据此谈谈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启示。(8分)

 

(1)背景:汉阳铁厂:①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严重;②在抵抗外国侵略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洋枪洋炮的厉害;③洋务运动兴起后,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问题,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4分。答出2点即可) 卡内基: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新技术、新发明广泛应用;②重化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③资产阶级调整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出现。(4分。答出2点即可) 汉阳铁厂发展特点:①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商办;②由政府统筹到企业自负盈亏;③企业也由单个经营走向关联企业的跨行联合;④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加上外国侵略和国内黑暗统治,发展艰难。(4分。答出2点即可) (2)优势:①技术领先: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科技成果;②经营模式优越:建立了垄断组织最高形式托拉斯,并形成了从采矿、冶炼、运输,到销售的完整的经营系统;③制度先进:资本主义制度为企业发展建立了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的经营环境(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④市场广阔:殖民扩张推动海外市场扩大。(4分) 启示:①加强技术创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②推动行业整合,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加强国家法治建设。(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汉阳铁厂的背景归纳洋务运动开展的背景和兴办民用工业原因的史实说明即可,从卡内基钢铁公司建立的时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说明即可;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一归纳汉阳铁厂在管理形式、经营模式和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史实总结特点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优势,从企业发展必需的技术条件、经营模式、制度保障、广泛市场等方面总结卡内基钢铁公司具备的优势;第二小问启示,结合第一小问中的优势,阐述现代企业发展所需措施即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名师点睛】文字类材料题做题方法指导。①答案来源于材料类型:答此类材料题一定要注意审题。一般而言,此类题目设问为“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在弄清题目要求(主体、中心问题、限制条件)的前提下(这一步叫“审”),按题目的要求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文字信息并标记下来 (这一步叫做“找”),然后将找出来的文字信息按题目的要求筛选,分层次地、有条理地分点作答出来(这一步叫“答”)。 ②答案来源于课本类型:此类试题最大的特点是用新材料考查课本知识,即通常所说的“材料在外,答案在内”。对于此类问题,首先需要做准确的知识定位,根据试题要求确定时间及线索,然后定位于课本的某一章(或几章)某一节的某一子目。然后根据记忆来答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D.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初步形成

 

查看答案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这主要说明 

A.改革开放带动深圳经济发展

B.深圳率先搞活了国内的市场经济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我国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查看答案

1980年1月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在北京召开。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民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姓“资”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以上现象反映了当时   

A.农村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困难重重

C.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正式确立    D.“左”的思想在当时仍有影响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材料中“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有利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社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