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

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D.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初步形成

 

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直接推动,说法错误;C项应该改成享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初步形成,排除D;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的开放体系。故答案选A。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这主要说明 

A.改革开放带动深圳经济发展

B.深圳率先搞活了国内的市场经济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我国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查看答案

1980年1月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在北京召开。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民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姓“资”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以上现象反映了当时   

A.农村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困难重重

C.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正式确立    D.“左”的思想在当时仍有影响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材料中“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有利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社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查看答案

1961年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 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一现象表明了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 

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C.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