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

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

④工业化快速得了到实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看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紧迫性,①②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答案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工业化建设 【名师点睛】斯大林为何重视重工业?①国内经济文化落后;国际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斯大林个人因素。②重工业关系国防,关系到国际地们,关系到国家独立。目的:①维护苏维埃政权,实现工业化,维护国家独立。②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过程(措施):①工业化②农业集体化运动③五年计划④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   

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

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

 

查看答案

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查看答案

英国商人托马斯·孟(1571—1641)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其理论   

A.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C.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的状况,从下表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初年

19121920

13.4%

一战后

19211922

4.59%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8.7%

抗战期间

19371945

2.45%

两党内战

19461949

0.68%

 

 

 

 

 

 

 

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②其中的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③战争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影响

④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今在十八省中所有新法新事已见流通,且显沛然莫御之势。要之,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同时,他又指出: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A.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促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

D.促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