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当时的闭关锁国政策,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①正确;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在此之前,排除②;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可以得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③正确;此时外商贸易并没有瓦解中国朝贡贸易体系,排除④。故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朝代 基本概况 原始 物物交换的原始商业 商 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 周 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春秋战国 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诸多都会; 隋唐 原因:政治统一和大运河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经济往来;经济繁荣,对外贸易频繁,文化多元,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表现: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陶瓷之路;实行坊市制; 宋代 最早纸币;景德镇、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四大工商业市镇;“市”发生变化,打破了坊市制,出现街市、夜市、晓市、草市、集镇。 元 广泛流通纸币;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明清 工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白银普遍流通,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出现大商帮和会馆;长途贩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下列四项分折,你认为合理的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408.1

1567.7

1021年

2641.2

3874.0

1077年

2021.3

5117.2

 

 

 

 

 

A.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消除了财政危机

D.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查看答案

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查看答案

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