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B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故答案选B。 考点:史学理论·史料研究·史料的甄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查看答案

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查看答案

《农书》强调生产要“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在人事方面,则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  

A.注重农时      B.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接连侵占东欧、北欧和西欧各国。受此刺激,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时间里,对重庆先后实施了“100号作战”、“101号作战”和“102号作战”三次大规模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编自杨天石《战时国际关系)》

材料二:从重庆大轰炸开始,美英等国使领馆和外侨财产就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美、英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美国还废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并逐步强化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由于重庆人民英勇的反轰炸斗争,日本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得逞,中国的战时首都始终巍然屹立,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

——摘编自潘询《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9至1941年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人民反轰炸斗争的作用。(7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发昌机器厂

中共一大

轮船招商局

《时务报》

五四运动

《青年杂志》

上海强学会

《申报》

淞沪会战

江南制造总局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