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发昌机器...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发昌机器厂

中共一大

轮船招商局

《时务报》

五四运动

《青年杂志》

上海强学会

《申报》

淞沪会战

江南制造总局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示例: 主题:上海见证中国近代救国历程(1分) 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淞沪会战(3分) 简要解释: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取得初步胜利。1919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 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材料及学生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能力。回答时,首先要依据题目的要求,确立主题,主题的确立要紧扣时代发展;其次要找出发生在上海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解释时要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同时注意行文条理,语言恰当,逻辑合理而不要空发议论,仅仅是简要阐释。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 【名师点睛】本题以“主题简要阐释“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并不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一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材料二: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和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古代扬州繁荣的背景。(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衰”和曼彻斯特“兴”的原因。(11分)

 

查看答案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查看答案

唐代经济学家陆蛰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      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

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       D.明清实行“田赋征银”

 

查看答案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  

路(行政单位)

贡绢州数

该路州数

贡绢州所占比例

河北东西路

29

38

76.3%

京东东西路

12

19

63.2%

京畿、京西北路

8

11

72.7%

小计

49

68

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查看答案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