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起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皇帝会定时巡查诸侯的领地,而诸侯就要面见天子,述职就是向天子陈述职守;有一次不朝见就要贬爵位,再不见就要收回他的领地,还不见就用军队去歼灭。从“天子、诸侯”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在分封制下,被分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B、C、D均与材料不符,故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后期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后期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形成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昌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商朝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与附属国之间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

②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③商王对附属国有绝对支配权

④商与附属国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夏朝政治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

B.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C.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D.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查看答案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增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请回答:

(1)第一次“大革命”后,秦朝为创立“中央集权制的帝国”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6分) 其中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6分) 你如何评价该制度?(4分)

(3)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6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