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增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请回答:

(1)第一次“大革命”后,秦朝为创立“中央集权制的帝国”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6分) 其中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6分) 你如何评价该制度?(4分)

(3)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6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1)设计:首创了皇帝制度;建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6分)。有利于皇帝直接管理地方,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为后世沿用(4分)。 (2)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6分);三省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4分) (3)具体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4)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首创了皇帝制度;建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度有利于皇帝直接管理地方,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为后世沿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实际上是在考查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即中枢的草拟、门下的审议、尚书提交六部进行实施,按照教材所学的知识分别回答出三省六部的职能即可,这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由此可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3)“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就是回答北宋时期在军事方面、经济方面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的具体措施即可,属于教材基本知识点的考查。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包括两个方面,既看到了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同时作者又看到了这些措施的消极作用,所以按照材料去回答两个方面的看法即可。 (4)要从机构的性质、机构的职能等角度去比较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的不同点,从机构的性质来看,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而元朝的中书省却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即一个是中央机构,一个是行政机构。从机构的职能来看,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而元朝的中书省却是领导六部,并且能够行使宰相职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置 【名师点睛】从秦汉至元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过程:秦朝在中央设立了皇帝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初,王国问题影响了中央集权,经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至汉武帝采取专制措施,形成“大一统”局面,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在中央,重用皇帝身边的人。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保证皇权。地方上,隋实行州县二级制,到唐则进一步完善,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北宋则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元朝为加强统治与管理,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设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查看答案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

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查看答案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查看答案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