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 ...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

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体现了王安石对北宋孱弱的无奈,而“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则体现了王安石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③④正确;①②并未从题干材料中反映,故正确选项为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二府三司制 【名师点睛】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⑵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⑶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查看答案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查看答案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查看答案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查看答案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