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

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得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 (   )

A.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固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了统一国家的裂

D.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分封出去的土地一般都是中央国家的周边地区,形成抵御外邦,保护中央的第一道屏障。分封的对象都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将领以及皇帝亲族,通过封建进一步笼络人心。保证社会上层稳定。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 【名师点睛】封建的基本含义: 【解释1】大立。 毛传:“封,大也。”郑玄笺:“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 【解释2】[The feudal system]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据《吕氏春秋通诠·慎势》载:“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 〖出典〗《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解释3】[Feudalism]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 【解释4】[Feudal]喻思想保守、泥古、不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查看答案

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    )

A.内外服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30分):

材料1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2: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3: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9)

(2)结合材料12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9)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的一种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2)

 

查看答案

在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具有(     )

A.集体陪审的特点       B.公民主权的特点

C.实行法治的特点       D.轮流执政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的一段名言。这段话表明雅典    

A.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B.男性公民普遍积极参政

C.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D.所有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