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由此汉初统治者(     )

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

 

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刘邦”“外亡尺土藩翼之卫。”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刘邦认识到分封制的重要作用”,即排除AD两项;“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即体现“分封的方法,即重视同姓血缘”。C项“推恩令”,是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力量的措施,排除。综上,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汉初“分封同姓王” 【易错警示】关于汉初的“汉承秦制”,不要走入误区,即错误认为汉初实行的全部是郡县制度。关于汉初的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要把握到三点:第一,延续了秦朝的郡县制;第二,延续了西周的分封制;第三, “郡国并行”是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灵活运用。要注意把握“郡”与“国”不是上下级关系,二者是并立的,即“斑马式”的行政组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康熙亲政后,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其中不包括(     )

A.内阁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南书房                  D.军机处

 

查看答案

建置沿革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烙印,通过对某地区建置沿革的研究,可以了解其历史发展演变历程。福建建置的沿革顺序是“福建节度使——福建宣慰使司——福建布政使司”,此沿革顺序对应的朝代顺序是(    

A.秦朝——唐朝——明朝

B.唐朝——元朝——明朝

C.唐朝——明朝——清朝

D.汉朝——明朝——清朝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个人观念的淡漠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专制王权的强大

 

查看答案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